如果你以為《黃帝內經》是一本滿滿藥方的嚴肅醫書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打開一看,你會發現它的寫法更像是一場古代Talk Show,由主持人黃帝負責提問,來賓岐伯醫師侃侃而談。
整本書大部分是對話體:「黃帝問曰……」「岐伯對曰……」,就像在錄製一集又一集的Podcast。節目主題包括:為什麼人到冬天會手腳冰冷?生氣對肝臟有什麼影響?為什麼不同音樂能治療不同的病?內容跨越醫學、哲學、養生術,甚至帶點生活智慧。讀起來不像醫學論文,反而更像古人一邊聊天、一邊傳遞健康指南的即興節目。

補充:為什麼黃帝內經要用「對話體」?
《黃帝內經》成書於兩千多年前,當時醫學知識龐雜且難以系統化。透過皇帝發問、醫師解答的形式,不僅方便記憶,還能讓後人更容易學習。更有趣的是,這種寫法其實跟今日的Podcast、訪談節目如出一轍:主持人代表群眾的好奇,專家提供深入淺出的解釋。可以說,這本書不只是醫學典籍,也是一部古代脫口秀稿,讓醫學知識在聊天中流傳千年。







